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钢圈热点 当前资讯
大宗商品价格单边上涨的一致预期已被打破
近七成行业利润同比增长从数据来看,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大部分行业利润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增长。结合数据分析称,近七成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八成行业盈利超过 2019 年同期。5 月份,在 41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 28 个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或扭亏为盈),占 68.3%。其中,有 8 个行业利润增速超过 ...

近七成行业利润同比增长

从数据来看,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大部分行业利润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增长。

结合数据分析称,近七成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八成行业盈利超过 2019 年同期。5 月份,在 41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 28 个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或扭亏为盈),占 68.3%。其中,有 8 个行业利润增速超过 100%,有 6 个行业利润增速在 30%~100%。与 2019 年同期相比,有 33 个行业实现利润增长,占 80.5%。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奇霖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从利润率上来看,5 月份企业的利润率延续了此前的上行趋势,5 月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7.11%,前值为 6.87%,利润率上行对工业企业利润形成支撑。

李奇霖进一步指出,利润率的上行主要依靠费用压降,1~5 月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 8.38 元,相比于 1~4 月有所下滑,而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则与 4 月份持平。

朱虹也对此分析,工业企业单位成本费用下降,盈利能力持续上升。5 月份,采矿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 12.76 元,原材料制造业同比减少 1.99 元。

此外,5 月数据还显示企业亏损面持续缩小,亏损额下降。朱虹指出,5 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 22.6%,同比缩小 3.2 个百分点,比 4 月末缩小 1.2 个百分点。1~5 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减少 29.6%。

前 5 月采矿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1.36 倍

近一段时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从工业企业各个门类看,与大宗商品关系密切的采矿业利润表现明显较强。

数据显示,1~5 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1.36 倍;而同期,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 85.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 29.1%。增速均没有采矿业表现强劲。

朱虹也指出,受益于市场需求恢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利润增长较快,以上 4 个行业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两年平均增长 8.3 个百分点。

就这一趋势,李奇霖进一步向记者分析,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对中下游的影响已经比较明显,具体来看,从成本端来看,原材料价格上涨给中下游企业带来了较高的成本压力,中下游行业的营业成本降幅偏慢,部分行业的成本同比还出现了明显上行。

此外,成本的上涨已经使得中下游部分行业的利润率出现下滑,同时中下游行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利润占比也在进一步下滑。最后,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压力会更大。在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时候,大企业承受的压力会明显小于小微企业。

不过,李奇霖也指出,后续来看,大宗商品价格单边上涨的一致预期已经被打破,近期监管层也一直在强调要控制好大宗商品的价格,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下游企业和小微企业造成的压力或许会有所缓解。在成本压力缓解后,企业特别是中下游企业的利润率或许会迎来回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与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派出多个联合工作组,赴有关省市就大宗商品保供稳价问题进行调查。工作组将详细了解有关企业参与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交易情况,认真听取中下游企业对上游供货数量和价格变化情况的反映以及打击投机炒作、保障市场供应的建议,听取有关专家、市场机构对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意见。

   今年以来,截至6月23日,国常会共召开了20次,其中,大宗商品4次“现身”。

    具体来看,5月12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做好市场调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

    5月19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要加强市场监管,“依法严厉查处达成实施垄断协议、散播虚假信息、哄抬价格特别是囤积居奇等行为并公开曝光”。

    5月26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支持大型企业搭建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用市场化办法引导供应链上下游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销配套协作,做好保供稳价。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

    6月18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要继续发挥金融机构作用,采取6方面减费措施,帮助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降低成本,减轻上游大宗商品涨价传导压力”。

 

    “本轮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已经对我国下游企业带来了冲击,从近期形势看,国常会部署的务实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已出现不同程度地回落,呈现趋稳的特点。”

 

    相关行业人士表示,当前在疫情影响尚未消除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剧了下游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的困难,特别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下游生产经营成本,直接影响企业利润,使其抗风险能力减弱,如不能将上游价格转嫁到消费价格上来,将会面临双重挤压的风险,使得企业经营雪上加霜。而一旦出现这样的转嫁,则会对消费复苏产生影响。

 

    当前,为应对大宗商品涨价等问题,各部门多措并举加强供需双向调节。

 

    6月21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与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赴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调研,详细了解今年以来铁矿石交易及价格变化情况,并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做好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6月2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公告称,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决定近期开始投放2021年第一批铝、锌、铜国家储备。

 

    6月23日,国家发改委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与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派出多个联合工作组,赴有关省市就大宗商品保供稳价问题进行调查。

 

    谈到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受哪些因素影响,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世界经济复苏程度影响着大宗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引起的市场预期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将直接通过期货等渠道影响现货价格。

 

    刘向东认为,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有多方面,但主要还是供需变化,随着需求放缓和供给增加,预计供需紧平衡状态有所改观。当前,国内国际预期发生变化,特别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已引发国际市场发生变化,而我国对大宗商品市场采取多种市场化办法引导价格平抑回落,取得稳定效果,在预期转向的情况下单边炒作大宗商品涨价的情况将会减弱,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就会大幅缓和。

 

    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下一步政策发力点将聚焦哪些方面?刘向东表示,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未来宏观政策的重点在于大宗商品的供需平衡,合理理顺需求,引导供给增加,包括适时释放储备资源平抑市场价格,采取市场监督等措施,减少囤积居奇和投资炒作的情况。此外,要畅通海外物流循环,解决集装箱运输问题,采取措施平抑运输环节价格。同时,加大能源资源节约替代,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田利辉认为,未来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需从三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增加国家储备。市场价格高企之时投放出售,价格低廉之时购买收储。大宗商品的国家储备既能平抑市场价格,又能增补国库收入。

 

    二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不仅要积极引导预期,在信息公开中实现预期稳定,而且要严打恶意炒作,对于私下达成实施垄断协议、散播涨价信息、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行为要予以严惩,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三是积极参与国际期货交易,引导国际期货定价,提升大商所、郑商所、上期和中期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国内企业采购行为要避免在现货谈判中出现内卷抢货的恶性竞争。


©2015-2018 河南浩德钢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72.0 豫ICP备2022012163号-1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