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市场围绕限产的逻辑展开了新的博弈。先是市场传唐山限产政策会放松执行,为此钢价、铁矿石价格背离,一跌一涨,来了一拨压缩钢厂利润行情。之后又爆出限产政策放松被取消,“原判”维持不变,加上此后的徐州、江苏分别都有限产政策执行,钢价再开涨。不过,到了7号周一,市场又掉头朝下,期螺跌破5000关口,一路小碎步的反弹了一周的行情掉头向下。真可谓一波三折。反反复复的宽幅震荡,也让很多人吃不消。价格的逻辑仍是限产吗?限产有这么大影响?一定一定一定要实现产量负增长吗?
上半年增产并创历史新高是既定事实
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4月份,全国粗钢产量3.75亿吨,同比增长15.8%;生铁产量3.07亿吨,同比增长8.7%;钢材产量4.53亿吨,同比增长20.1%。尽管5月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根据钢协统计的5月份上中下旬全国粗产量及预估全国产量,5月份,全国粗钢产量预计9800万吨,前五月合计达到4.7亿吨,如果按照这个量来看全面,将是到11.3亿吨左右,比去年高8000万吨,下半年至少减产1300万吨/月,平均每天减少40多万吨才能实现负增长。即便按统计局的数据折算年化产量,也能达到11亿吨水平,比去年增长4700万吨,下半年每天减少26万吨。当然,不管下半年的产量是不是达到上半年水平,但实现负增长的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高。
哪些钢种产量增加多?前四月的数据,螺线的产量增速是低于钢材20%增速的。冷轧、焊管增量超过钢材的增速。
1-4月份,我国钢材产量4.53亿吨,同比增长20.1%。其中,钢筋产量8702万吨,同比增长16.9%;线材产量5347.7万吨,同比增长14.1%;冷轧薄板产量1441.2万吨,同比增长27.8%;中厚宽钢带产量6122.5万吨,同比增长18.1%;焊接钢管产量1737.5万吨,同比增长24.9%。
哪些地区增产了?除了河北唐山等地严格限产,前4月产量同比增加只有8%,但其他地区的增速,非常高。华东、华南、西北、西南都超过20%的增幅。
1-4月份,华北地区粗钢产量1.21亿吨,同比增长8.0%;华东地区粗钢产量1.17亿吨,同比增长20.2%;东北地区粗钢产量3448万吨,同比增长9.1%;华中地区粗钢产量3526万吨,同比增长27.9%;华南地区粗钢产量2562万吨,同比增长29.4%;西南地区粗钢产量2453万吨,同比增长29.7%;西北地区粗钢产量1574万吨,同比增长38.1%。
显然,限产以外的地区,实现的产量增补。就全国而言,产量持续增加,让市场对限产也产生了疑问,这次江苏地区限产,没有对钢价形成拉动,原因就在这里。
环保、双碳目标=减产?
环保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就一定要减产吗?换句话说,减产能实现空气质量好转和碳中和、碳达峰吗?一定是正比例关系吗?也不一定,前期的环保治理,效果显著,但经过淘汰落后产能,钢厂经过技术改造和环保设备提升,环保压缩产量边际效果已经下降,为啥有的地方一直环保限产,空气质量仍然全国倒数?这确实是摆在钢厂和社会生态面前的一个问题。对于双碳目标,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政策前期限产效果会明显一些,但这里面还涉及一个问题:限产与限价的平衡问题,钢价经过暴涨,产业链出现了失衡现象,下游苦不堪言,国家政策出后降温,保供稳价。但如何保供?光靠调整出口关税,增加铁元素进口显然不行。
因为疫情后,需求和供给仍然是不匹配。需求是刚需,疫情后堆积的4000多万吨钢材库存,到年底降到1600万吨,货都哪去了?而且是在钢材这么增长的情况下消耗的库存。去年由于疫情,前4月粗钢产量增速不到2%,那还是增加的,没有下降,今年一下子增加到10%以上,一些品种产量增长超过20%,这不能不说明需求强的特征。到目前,除了长材库存高于2019年(明显低于2020年)外,板材库存已经低于2019年,库存水平不高。如果强硬减产,也要做好控制价格的准备。
不管限产如何 行情暴涨暴跌都难以像5月份这么激烈了
吃一堑长一智,5月份的钢市行情,创造了历史,价格刷新了高点,节奏切换快也同样让人措手不及,好在没有像08年那样一降到底。经过激烈的涨跌之后,明确的两点就是:一是投机需求受到政策严格控制,二是产业链价格传导失效以及失衡需要疗伤修养,经济经不起大宗商品暴涨暴跌乱了节奏折腾。虽然全国范围粗钢限产预期已弱化,但同时限产政策呈现出区域差异、快速微调以及边际趋严的特征,因此还要继续关注钢铁去产能“回头看”相关结果以及后续产量压减的执行细则与力度。毕竟上半年行情受限产政策影响非常大,对下半年行情也有较大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政策出台往往都是组合拳,不是单一政策出来。1-5月份钢材出口这么高,会不会加征关税呢?土地财政、房地产结合三孩的人口战略,会有哪些调整?产能置换和新增这部分产能,会怎么影响?这都是后面需要关注的地方。
最后,行情短期涨跌,都是在修正前期的走势,没破新低和5月27日来反弹新高,都说明不了说明,不要太追涨杀跌就好了,现在还看不到单边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