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对钢铁行业而言,这其中释放出诸多重大利好信号。
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 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 允许所有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坚决整治妨碍货车通行的道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 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弘扬企业家精神。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
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 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 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 “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 政府投资更多向惠及面广的民生项目倾斜,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
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化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有序推动重大项目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对外投资合作质量效益。 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 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多项与钢铁行业密切相关。 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促进增长潜力充分发挥。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 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实施粮食、能源资源、金融安全战略。